从卡尔·马克思到马克思·韦伯

一位朋友推荐给我台湾一位作家——杨照的一本书《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思·韦伯》,这本书主要是对马克思·韦伯庞大系统的社会学理论的一个导读书。我本人之前并未了解过马克思·韦伯的理论,因此这本书确实也很大程度上地帮助了我去了解马克思·韦伯复杂的理论系统。在此之前,我只大概知道资本主义的概念,即什么是资本主义、他是如何运作的,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本科期间对卡尔·马克思的一些了解。

然而,读了这本书20%后,我对资本主义就产生了完全全新的认识,这让我十分惊讶。一是惊讶我是多么短视和浅薄,了解的知识少之又少;二是惊讶马克思·韦伯的思考之深入和拓展之宽广。
这使得我有足够多的兴趣去进一步了解他的观点,对我来说也算是对资本主义理解这一条道路上从卡尔·马克思到马克思·韦伯的一个过渡。

资本主义的诞生全部是“沾满鲜血”的吗?

其实原来这一个章节我起的标题是“资本主义的诞生一定是‘沾满鲜血’的吗?”,后来我想了下,觉得这个表述并不准确。毫无疑问,资本主义的诞生确定是“沾满鲜血”的,因为其早期通过多种暴力手段积累了资本,包括:通过殖民掠夺、奴隶制、圈地运动剥夺农民土地、以及早期工业生产中的血汗工厂和对劳工的剥削。 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了社会财富的集中,并造成了大量人口的贫困和苦难。正因为如此,卡尔·马克思也自然会直接判定资本家之所以追求积累资本是出于“贪婪”。可是,正如我标题所写,资本主义的诞生全部是“沾满鲜血”的吗?资本家的诞生真的完全是因为人性之“贪婪”吗?

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中给出了否定的答案。相较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韦伯则认为宗教这个上层建筑影响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由于旧教伦理的衰减,人们渐渐抛弃了通过天主教会来定期为自己的罪行赎罪以达到死后进入天堂的资格的这种方式。这样的转变为人们带来了焦虑,因为人是上帝派来人间完成某种使命的,可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却没有告诉人们该完成什么样的使命,死后该进入地狱还是天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死后能进入天堂,尽管不知道自己的使命,但是进入天堂的前提至少是所宣扬的道德和美德是必须要维持的,所唾弃的贪婪、享乐等欲望是必须要原理的。
因此,一部分人会不断积累财富,并且尽可能多的、尽可能高效率的积累财富,以实现新时代的“赎罪券”。
最重要的是,积累的财富不会被用于享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尽可能满足进入天堂的条件。

最后,资本的原始积累变成了一种独特的、受特定精神驱动的理性行为,这也便是韦伯所认为得现代资本主义精神核心。

现代资本主义精神核心的共鸣

现代资本主义的目标是无休止的、持续的利润积累和资本再生。它通过精确的计算和理性的组织来实现这一目标。资本家不关心产生的财富如何使用,只是一味的,近乎执着疯狂的去提高资本积累的效率。其与贪婪所不同之处在于其理性的核心以及目的的不同。

理性核心在于其注重长久的、未来的收益,而非短期投机主义。这就促使了资本主义需要不断发展自身,来完善理性系统以追求效率(工具理性)的最优化。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并不关心资本积累后的使用方式。《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思·韦伯》这本书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当人们拥有两头牛后,我们会希望他们能生出更多的小牛,来获得更多的资源。一般人可能会在牛生出来两头牛后,保留一头,宰杀一头用于节日庆祝等等。这完全是符合人性的,但却完全违背了资本家的目的。资本家认为生出两头牛后,下一次生产时就会产生出四头牛,而如果宰杀了一头,下一次生产时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资本家会避免享乐,而专注于资本的积累。

这无疑是最理性高效的积累方式,而资本主义精神也正是如此:

  • “天职”观(Calling, Beruf):这是从新教(特别是加尔文宗)伦理中衍生出来的观念。
    认为一个人在世俗职业中勤奋工作,不是为了个人享受,而是为了荣耀上帝。职业是上帝赋予的“天职”,做好本职工作是一种宗教义务。
  • 禁欲主义:新教伦理提倡节俭、克制、反对奢侈和享乐。财富本身不是目的,但积累财富是履行天职成功的证明。因此,利润被用于再投资,而不是挥霍。

我个人非常能够接受这样的精神,我在了解马克思·韦伯的观点之前,其实也是抱有类似的生活态度。
我问过自己“权力”对于我的意义,我十分清楚的明白,我完完全全不喜欢权力,但是如果我有机会能获得权力,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地争取。
我绝不迷恋权力,而只是享受权力的效益(解决问题的高效能力)。
因此对于马克思·韦伯口中的资本主义精神,我也十分赞同。这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谈及的肮脏资本家?这分明是大圣人!

韦伯对资本主义的悲观态度

以上所说的资本主义精神诞生于独特的西方科学理论体系下,但是现代社会中,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依赖的“新教伦理”这一宗教动力已经逐渐消失。然而,由它催生出的理性化经济系统却变得越来越强大,形成了一个 “铁笼”。“铁笼”中的你和我只能看到“利润积累”和“理性计算”的手段,而非最初的目的。人们被困在这个系统中,为了工作而工作,生活被效率、计算和官僚程序所支配,失去了最初的宗教精神和内在价值。生活失去了魔力和兴趣,全部被可控的计算所掌控。甚至是友情、亲情甚至是爱情都是可以被货币衡量的,这是资本主义中人之异化的悲哀。

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我肯定会继续阅读以了解马克思·韦伯更全面的观点。
除了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接近现代社会的真相,我也要思考在这个巨大的“铁笼”中,我作为一个个体该采取何种态度和方式去面对生活。
我是一个纯粹的存在主义者,我希望得到救赎和乐观的改造,因此我相信虽然随着了解世界真相,我会“懂得越多,人越抑郁;看的越清,人越孤独”,
但是我能够思维上突破这“铁笼”,至少我还有选择人生的态度的权力。